《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

真实的幸福

  • 我们要的不是暂时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感必须来自自己的努力。然而人类却发明了许多捷径去取得暂时性的感官愉悦:毒品、巧克力、肉欲、购物、手淫以及电视等。但我并不是说你应该戒掉所有的捷径。 我们误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这些捷径获得幸福、愉悦、舒适、狂喜,但实际上,这些捷径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所以许多人虽然坐拥亿万家财,但心灵一片空虚。没有意义的寻欢只会带来更大的空虚、更多的虚伪,使你沮丧,当年老时才意识到自己虚度了一生。 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与美德,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 做好事会产生幸福感,这不同一般的感官愉悦,当你用你的能力和优势去应对一项挑战并圆满完成时,你会有幸福感。做好事并不仅仅是一种暂时的积极情绪体验,它是完全投入的、完全忘我的体验。

  • 利用你自己的优势所获得的幸福感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就像幸福需要建立在优势和美德之上一样,优势和美德也必须建立在一个更重大的事物上面;就像美好的生活会超越愉悦的生活一样,有意义的生活则会超越美好的生活。

  • 幸福不是竞争,真实的幸福来自于提升你的精神层次,而不是与别人相比。

  • H=S+C+V H是你的幸福的持久度,S是你的幸福的范围,C是你的生活环境,V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 S:幸福的范围

  • 我们是否天生就有一个幸福的范围,而且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这个天生的范围就像恒温仪,即使有高兴的事情使我们的情绪高涨,它也会尽忠职守地把我们的幸福感拉回到平常的设定。有一个研究,追踪了22名中了乐透大奖的人,结果发现,最终他们都降回到原来的幸福指数附近,赢得大奖并没有使他们比控制组的人更幸福。但是,好消息是,假如有不幸的事发生,这个恒温仪也会把你从低潮中拉出,让你回到原来设定的地方。其实,抑郁都像是插曲,在发作后几个月,情绪便会回到原来的设定。

  • 另一个使你不能提升自己幸福层次的影响因素是“幸福的跑步机”(hedonic treadmill),它使你很快就适应了好事情,然后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不再心存感激。当你收集到越来越多珍奇之物,职位越爬越高时,你的预期也越来越高,过去的努力带给你的名望和财富不能再为你带来幸福,你必须拥有更多、更好的,否则就感觉不到幸福。但是一旦达到那个层次,很快你又适应了,又必须去追逐更多、更好的,如此循环下去,你永远也幸福不起来。

  • S变量(你天生的乐观个性,幸福的跑步机效应及个人幸福的范围)会限制你的幸福感的上限。但是下面两个因素C和V则可以提高幸福感。

  • C:生活环境

  • 当一个人沮丧时,他比较容易唤起悲伤的记忆,而不会想起幸福的往昔。

  • 童年时的大灾难可能对成年后的性格有一些影响,但是也仅是少数,且不易察觉。简单来说,童年的不幸不能决定长大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没有任何理由将自己的抑郁、焦虑、婚姻不美满、吸毒、性问题、失业、攻击性、酗酒或暴怒,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

  • 基因对人格有很大的影响,而童年事件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这些都表明弗洛伊德跟他的追随者所强烈主张的童年事件决定成年后人格的说法是完全不对的。特别强调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我相信有很多读者沉溺于他们的过去而对未来采取被动的态度。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而这正是本章的重点。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过去迫使你走向一个不快乐的未来,那么现在你有足够的理由丢弃这种说法了。

  • 在未来两周里,每天晚上上床睡觉之前,留下五分钟的时间,回想过去24小时发生的事,把它写下来。然后另起一行,写下你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五件事,例如,我还活着、朋友的慷慨、上帝赐给我的决心、慈爱的父母、健康的身体、滚石乐队(或其他你喜欢的艺术)。

  • 想宽恕而做不到的人去看他的书。他描述了五个步骤,称之为REACH。 R是回忆(recall),尽量以客观的方式去回忆伤痛,不要把对方妖魔化,也不要自怨自艾。深吸一口气,慢慢地把事情在脑海中再想一次。

  • E是移情(empathize),从加害者的观点来看为什么他要伤害你。这样做很不容易,但可以编一个故事,设想加害者如何解释他的行为。

  • A是利他(altruistic),这也是很困难的步骤。请先回想一下你以前曾侵犯过别人,而对方原谅了你,这是别人给过你的礼物,你当时对这个礼物非常感激。所谓“施比受更有福”,下面这首小诗可以告诉你这个道理。 假如你想幸福…… 有一小时,就去睡个午觉。 有一整天,就去钓鱼。 有一个月,就去结婚。 有一整年,就去继承一笔遗产。 有一辈子,就去帮助别人。 我们不应该为了自私的原因去宽恕别人,我们宽恕加害者是为了他好。告诉自己,你可以超越痛苦和报复,假如你不是心不甘情的宽恕,这种宽恕并不会使你心情宽松。

  • C是承诺(commit)自己在大庭广众下宽恕对方。沃辛顿辅导的当事人会签下“宽恕证书”(certificate of forgiveness),会写信给加害者,在日记中、诗中、歌曲中写下宽恕,或是告诉一个可信赖的朋友,这些都是最终实现宽恕所必须做的事。

  • H是保持(hold)宽恕之心。这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记忆一定会再次回到你的脑海,宽恕并不是把记忆洗掉,而是把记忆所挂的标签换掉。有记忆并不代表不宽恕,只是不要在记忆中加入复仇的成分。提醒你自己,你已经原谅了他,然后重读你写的宽恕之信。

  • 每一年都评估一下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发现这一年过得不够充实,那就改变你的生活,你会发现解决之道就在自己手中。

  • 对过往的美好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

  • 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 乐观的人对好事的看法正好与对坏事的相反,他们认为好事是永久性的。

  • 乐观的人把好的事情归因于他自己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所以是永久的。悲观的人则归因于暂时性的原因,如,情绪和努力。

  • 对那些认为好运是永久性原因造成的人,他们会在成功后更加努力;而认为成功是暂时性原因造成的人,即使成功了也会放弃,因为他们认为那不过是侥幸。懂得利用成功乘胜追击的人才是乐观的人。

  • 永久性是时间维度的指标,普遍性则是空间维度上的指标。

  •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普遍性的问题时,他会放弃每一件事,虽然失败的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把失败当成特定事件来解释的人,虽然生活中的某一部分也会变得无助,但他相信其他部分还将继续前进。

  • 永久性维度决定一个人会放弃多久——对坏事永久性的解释会造成长期的无助,而暂时性的解释则可以迅速恢复。普遍性维度决定一个人会把无助带到生活的各个层面,还是只维持在原来的地方。

  • 我们是否觉得有希望,取决于两个维度的共同作用。找到好事的永久性和普遍性原因,和对不幸事情作出暂时性和特定性的解释,是希望的两个支柱。对不幸事情作出永久性和普遍性的解释,以及认为好事情是暂时的和特定的,则是绝望的原因。

  • 对好事有永久性和普遍性解释的人,如果他对坏事的解释是暂时的、特定的,那么当他遇到挫折时,他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当他成功时,他会继续努力。对成功做暂时的和特定的解释,对失败做永久的和普遍的解释的人,碰到压力就会垮掉,而且很难东山再起。

  • 当我们对自己说同样指责的话时,我们通常不会反驳自己,虽然这些话常常不对。所以反驳自己悲观想法的第一件事,便是认识到这个想法不对,然后把它当做是外人对你的指责来反驳,外人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生活不幸福,你可不能让他得逞。

  • 下面教你如何反驳自己。一旦你意识到有悲观的想法,就要用ABCDE模式去反驳它: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C(consequenc)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驳,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激发。如果在不幸的事件发生后,你有效地反驳了自己的悲观想法,你便可以改变自己受事件打击时反应,使自己变得更有朝气。

  • 我们可以轻易反驳别人对我们不实的指责,但我们却很难反驳自己对自己的指责。因为我们总认为如果我们这样想了,它一定是真的

  • 当我们碰到挫折时,我们对自己说的话常常是没有根据的,这跟嫉妒你的那个人说的话一样。我们下意识的解释往往是扭曲的,它们一种坏的习惯思维。这种习惯思维可能来自童年时的冲突、过于严格的父母、严苛的教练,或是姐妹对你的嫉妒等。不过因为这种想法是从我们内心生出来的,所以我们就相信它,把它当做圣旨。

  • 反驳的第一步就是要检查一下我们的下意识反应是否正确,下一步便是把反驳付诸行动。

  • 证据 反驳一个消极、悲观想法最有力的方法便是提出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大多数时候,证据都会对你有利,因为我们对不好的事情一般会有过分的悲观反应,你要像个警察那样问自己:“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 这种方法与所谓的积极思维不一样,积极思维常常要自己相信那些不符实际的、空泛的套话,例如“每一天,在每一方面,我都越来越好”,即使你其实越来越糟,我们也要这么说。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形式的吹牛。相反,习得性乐观教你恰当地引用证据,反驳你自己的扭曲解释,大部分时候,事实会站在你这边。

  • 在反驳你自己的想法时,先去搜寻所有可能的原因,注意力要集中在可改变的原因(复习的时间不够)、特定的原因(题目太难),以及和自己无关的原因(老师不公平)上。当然,你可能还要努力去找其他原因,但一定要抛弃那些不真实的原因。记住,悲观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坚信那些最阴暗可悲的想法,并不是因为这些想法是真实的,而是因为这些想法最可悲。你的任务就是去找出其他可能性,打破你这种具有破坏性的习惯思维。

  • 暗示 以这世界的情形来看,事实并不见得永远对你有利。你脑海中的消极想法可能是对的,但很可能对你不利,这个时候要用的方法是“非灾难法”

  • 你要问自己的是,这个糟糕的情况最可能引发的后果是什么。

  • 用处 有时候抓着一个想法不放的后果其实比它的真实性还要糟,想法真的具有破坏性吗?在节食时跑去大吃了一顿,你的反应是:“我是个贪吃鬼”,但这句话可能让你完全放弃节食。

  • 紧抓着它只会让你更难过,因为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所以你应该把注意力转到你可以改变那些事情上,你应该去想想:这个情境可以改变吗?你该如何改变它?

  • 乐观的人会将好事归因为自己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所以好事是永久的,而且乐观的人会因此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很棒;悲观的人则认为好事是暂时的,而且这方面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好。

  • 乐观者遇到挫折后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而成功时,他会继续努力,最终获得全面的胜利。悲观者碰到挫折就会垮掉,很难东山再起,获得成功时也不能乘胜追击,最终成功得不彻底。

  • 愉悦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也就是哲学家说的“直感”(raw feels),例如狂喜、兴奋、高潮、欢笑、兴高采烈和舒适。这纯粹是感官上的满足与快乐,不需要思考。满意是做了我们最喜欢做的事而带来的感觉,但它不一定伴随着“直感”。这种满意会使我们整个沉浸在里面,失去了自我意识,例如跟一群好朋友聊天、攀岩、看一本好书、跳舞等。只要我们的能力能应对挑战,做得心应手,我们就会有这种感觉。这个感觉比愉悦更长久,因为它是思考和诠释的结果,不容易习以为常,它的能量来自于我们的优势和美德。

  • 愉悦是立即的、来自你的感官,而且是暂时的。

  • 虽然你感到愉悦,但是你很难将生活的乐趣建立在感官的满足上,因为这些都是暂时性的,一旦外在刺激消失,它们便很快跟着褪去。而且我们会对这些感觉产生“习惯化”效应,以后就需要有更强、更多的刺激才能带来相同程度的愉悦。

  • 积极情绪的研究得出了三个概念——习惯化(habituation)、品味(savoring)和正念(mindfulness),它们可以帮助你增加生活中的愉悦。运用上述三个概念的力量,可以增加你生活中的积极情绪。

  • 1.习惯化 不管是身体的还是更高层次的愉悦,都有一个共性。这个共性使它们不能成为永久的幸福来源。

  • 一旦外界的刺激停止,积极情绪也就沉入日常生活之中,看不见了。 马上重复原来的刺激并不能带给你同样的愉悦

  • 这个过程叫习惯化或适应,这是神经作用的结果。我们天生对新奇的东西敏感,当事件不再能提供新信息时,神经就不再反射。我们总是注意到新奇的事物,忽略已经熟悉的事物。

  • 愉悦不但会迅速消失,有时甚至还有消极后果。

  • 激起渴求而无法停止渴求本身就是消极的。

  • 你的背痒时,挠一下会有所缓解,但如果停止挠痒,通常你会觉得更痒。假如你忍着不挠,过一会儿痒就会退去。但是挠一下的渴求常常会压迫你的意志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嗑瓜子嗑个不停,烟一根接一根地抽。这其实就是上瘾的机制

  •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增进你生活中的愉悦,而其中的关键是如何把愉悦平均分配在自己的生活中。你首先要找出会带给你愉悦的东西,其次是把愉悦分开放入生活中,中间的间隔要长些。假如你发现在你把间隔拉到足够大之后,自己对某样东西的欲望逐渐消退,甚至转为反感,这可能就不是愉悦而是上瘾。

  • 请找出能使你的愉悦习惯化的最佳时间间隔。如果你喜欢听周杰伦的歌,可以试着找出他的歌能给你最多愉悦的最佳时间间隔。惊喜,就像时间间隔一样,可以避免习惯化。

  • 2.品味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及现代人极度的未来心态会让我们忘记现在。所有的科技进步,从电话到网络,它们的好处都是让你做得更多、做得更快,省下时间好让我们去计划未来。这个“好处”已经不自觉地渗透到我们的社会交往中,我们会发现在交流中,我们并没有专心地听别人说话,而是在计划下一步如何机智地回答对方。节省时间、筹划未来已经使我们失去了现在。

  • 通过测试数千名大学生,这两位心理学家发现了五个提升品味能力的方法。 ● 与别人分享:你可以与人分享经验,让他知道你多么珍惜这个机缘,这是预测愉悦程度最有效的指标。 ● 建构记忆:将当时的情景印在脑海中,或是找个纪念品使你以后可以跟别人分享当时的体验。布赖恩特捡了那块石头并把它放在电脑旁。 ● 祝贺自己:不要害怕骄傲,告诉你自己别人是多么看重你,并且想想你已经为这一天等了很久。 ● 使知觉敏锐: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方面,把不想要的排除在外。当尝一碗汤时,维洛夫说:“这碗浓汤有股糊味,因为我不小心糊了底,虽然已经把焦的部分丢掉了,但是糊味仍然渗到了汤里。”当聆听室内乐时,他通常会闭上眼睛。 ● 专注:让你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不去想别的,只是感受。不要去想应该做的事,不要去想等一下会怎样,或去想这件事可以如何改进等。 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四种类型的品味:接受称赞和祝贺、感恩、惊叹(在奇妙中忘记自我)、尽情享受。

  • 3.正念

  • 正念始于观察。我们常忽略许多有重要意义的经验,我们机械地做事并与人交往,不太动脑子。

  • 心情放轻松时比较容易用心去注意现在发生的事。东方的冥想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但是不论哪一种,只要持之有恒地做,都能使你的心情放松下来,缓解你的焦虑。这种放松会让你转而注意当下发生的事

  • 满意的一个境界“心流”(flow)就是他定义的,指的是我们全心投入地做事情时的感觉。

  • 从科学角度去寻找如何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对此,他在罗马的战乱中已有了初步的体验。在太平洋边,他对我说:“我想了解它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 所以他提出了“心流”的概念。什么时候时间为你而停止?什么时候你发现,你现在做的正是你一直想做的,而且你希望永不停止?

  • 满意的心理成分。 ● 具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 ● 注意力集中 ● 目标明确 ● 有即时反馈 ● 深深的投入 ● 控制感 ● 忘我 ● 时间停止 请注意,上面并没有列出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在事后回忆时才会跑出来的,但在活动当时并没有感觉到。事实上,“心流”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没有情绪,没有意识。意识和情绪可以校正你的轨道,但当你做的事完美无瑕时,你不需要意识和情绪的校正。

  • 投资幸福还是消费幸福 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资本的定义是你消费后剩余的资源,你用它进行投资,期待更好的回报。资本的概念现在已应用到了非商业领域,社交资本是我们通过互动累积出来的资源,而文化资本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那么,有心理资本吗?如果有,我们该如何去获得? 当我们在做愉悦的事情时,我们很可能是在消费。香水的味道、草莓的新鲜滋味、按摩头皮的舒服都带给我们暂时的幸福感,但是它们对未来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当我们体验心流时,我们在建构未来的心理资本。忘我、无意识与时间的停止,很可能都是进化在告诉我们:我们正在为未来储备资源。这样,我们可以认为愉悦是生理上的满足,而满意则是心理上的成长。

  • 我认为不适当的自尊,受害者心理的蔓延,加上过度的个人主义,可能是造成抑郁流行的原因。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度依赖暂时快乐,每个富有的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创造着通往幸福感的捷径:电视、毒品、购物、滥交、商业化的体育运动、巧克力等。 我在写上面那段话时正在吃鸡蛋百吉饼,上面涂了黄油和蓝莓酱。百吉饼不是我烤的,黄油不是我搅的,蓝莓不是我摘的,我的早饭都是“捷径”——别人替我做好了,不需要我有任何技术或付出任何努力。如果我的人生充满了这种容易获得的愉悦,不需要我面对挑战,不需要我发挥优势,我会怎么样?我永远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潜能,永远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挑战,而这种生活注定会导致抑郁。在一切都有捷径的生活里,优势和美德会枯萎,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去使用它们。 抑郁症的一个显著症状是自我沉溺,完全不理会其他的人和事,只想着自己的感觉。心情不好其实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对一个抑郁症病人而言,他只看到这一点。当他感到悲伤时,他会在心中反覆咀嚼这种情绪,并将它泛化到未来以及他所有的行为上,这样做更增加了悲伤的感觉。社会中一些过分鼓吹自我的所谓专家[1]说,人应该深入了解、接触自己的感觉。于是我们的年轻人全盘接收了这个信息,形成了自恋的人格特点,他们每天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感觉如何。 满意的定义正好与“沉溺于自我感觉”相反,因为它不包含感觉、情绪,不包含自我意识,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满意驱散了自我沉溺,而且满意所产生的心流越多,一个人就越不会抑郁。所以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强有力的方法是:想办法增加他们的满意,同时减少他们对愉悦的追求。愉悦很容易就能获得,而满意则需要发挥个人优势,它来之不易,这会成为对抗抑郁症的一个有效方法。

  • 放弃容易得到的愉悦而去追求比较费力的满意,刚开始时很难。满意会带来心流,但是它需要技能和努力,同时因为它要面对挑战,所以它也可能带给你失败和挫折。

  • 愉悦是个有效的动机来源,但是它不会给你带来改变。我们天生就会满足自己的本能欲望和需求,获得舒适和放松……享受(满意)却不一定是令人愉悦的,它很可能是非常紧张的、有压力的。

  • 有些人会问:“我怎样才会幸福?”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不能区分愉悦和满意,你就会完全依赖捷径,去寻求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愉悦。我并不是反对愉悦,我只是想说,你可以主动进行控制,以提升你的积极情绪到更高层次的幸福感。感恩、宽恕和如何避开决定论的教条,能增加过去的积极情绪;通过反驳学会希望与乐观,增加未来的积极情绪;打破习惯化的陋习,通过品味、正念来增加现在的积极情绪。 当你一生都在追求积极情绪时,你也许找不到真正的幸福。亚里士多德2 500年前就问过真正正确的问题:“什么是幸福的生活?”我的回答是找出你的优势并发挥它。

    1. 避免习惯化,品味和正念可以帮你增加生活中的愉悦。把能带给你愉悦的事情分隔开,避免审美疲劳。跟其他人分享你的愉悦;并保留能唤醒愉悦记忆的东西;祝贺自己;打开所有感官通道,专注地体味细节。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世界。
    2. 获得满意其实很简单。你要做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的事情;要集中注意力;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能得到即时的反馈;你应该深深地投入到所做的事中;有能够掌控的感觉;忘我,感觉时间就此停滞。
  • 通过研究各国的文化经典,积极心理学家们总结出六种具有普适性的美德,它们是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

  • 如何去选择及如何转化工作以产生最多的心流并没有什么神秘,当挑战与你的能力旗鼓相当时,心流就会产生。我的方式如下。 ● 找出你自己的优势。 ● 选择可以每天让你使用到这些优势的工作。 ● 转化你目前的工作,使你的优势更可以发挥出来。 ● 如果你是老板,请选择个人优势与工作需求相配合的人;如果你是经理,给你的员工空间,让他们可以在你的目标范围内自己做决定。

  • 做一个好听众的第一个原则是给予确认,说话的人首先想知道的就是他说的话你有没有听懂(“嗯”,“我了解”,“我知道你意思”,“真的吗?”)。他进一步想知道的是,听的人是否同意他的话或至少能表示同情(点头或是说“真的是”,“是的”,“的确如此”,或是 “这不能怪你”)。你必须尽力地让配偶知道你在听她说话,话题越重要,你越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姿态,心里的不同意请留到你说话的时候再说。 非反映式倾听最表象的问题就是心不在焉。要避免这个问题,首先要处理好一些外在因素,如孩子哭闹、电视声音太大、电话的干扰或你耳背等。另外,还有一些内在因素会让你不注意听,如疲劳、想别的事情、无聊、准备你自己的反驳(这是最普遍的原因)。

  • 另外一个使你不能好好听别人说话的障碍是你内心的情绪。当我们心情好时,我们对说话者的意思会尽量从好的方面去解释;当你的心情不好时,那些话在你心中就集结成消极的解释,你的同理心就会消失。

  • 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应用你的突出优势,有意义的生活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将这些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上。这样的生活一定是孕育着意义的生活,如果神是生命的终点,那么这种生活必定是神圣的。